作为厨房最常见的几位调味料之一,
姜不仅擅长调味增香,在一些养生方面,它的功效也不小。
常说的“冬吃萝卜夏吃姜、不劳医生开药方”、“家备小姜,小病不慌”也是由此而来,那么在日常生活中,姜有哪些妙用呢?
生姜这2种吃法,最适合夏天
01、入伏前,喝姜枣茶
中医有一句话叫作“阳者,卫外而为固也”,意思是阳气就像一层盔甲罩在人体表面,保护人体不受寒邪的侵扰。
如果人本身的阳气不足,自然就会怕冷,而且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寒邪钻了空子,频频发生风寒感冒。
体表的阳气源于体内脏腑,尤其是脾胃。喝点暖暖的姜枣茶,可以及时补充脾胃阳气,增强抗病能力。
做法:
生姜5~10克切片(约4~5片),红枣2~3个,掰开去核,锅中加水300毫升,煮开后再煮约10分钟即可,趁热饮用。
觉得辣味太浓的,可以适当加红枣或水。
注意:
本身有胃溃疡或出血性疾病,不宜饮用。
02、入秋前,吃醋泡姜
生姜辛温发散,而醋味酸而能收。用醋泡姜,能缓和姜的辛散和燥性,避免太辣,味道也更好。
而且,醋本身也能活血,与姜合用,调养脾胃、通调气血的效果也更好。
从现在到入秋,每天早上来两片,正好帮助早晨生发胃气,促进消化。
而且,姜性辛温,能加快血液流动,有提神的功效。不妨把醋泡生姜当作一味小凉菜,随早餐一同食用,让你在新的一天元气满满~
做法:
购买新鲜的生姜(偏嫩一些的更好),切薄片,放入陶瓷或玻璃罐,倒入陈醋没过,罐口保鲜膜密封。盖上盖子静置半月,即可开食。
适用人群:
适宜畏寒肢冷、脾胃阳虚、消化不良人群。虚火旺见燥热不舒的人群不宜服用。
注意:
姜吃多了容易生热,每天2~4片即可,多吃无益。
当然,如果嫌麻烦的话,每天做菜顺手放几片姜,也足以起到养生的作用。
不过任何东西有利必有弊,日常生活中,在食用姜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吃姜的量要注意
生姜若是一次食用过多,大量的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,会由肾脏排泄而刺激肾脏,并可造成口干、喉痛、便秘等不良后果,所以生姜一次不能吃太多,日常食用几片即可。
Ps:吃姜的时间倒没有太多的限制,早上、中午、晚上吃没有太大差别,只不过晚餐过后就不要吃了,以免影响睡眠。
2、烂姜不能吃
生姜腐烂后可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,叫“黄樟素”。黄樟素被人体肠胃吸收后会伤害肝脏,引起肝细胞普遍中毒。
若烂姜被肝脏病患者误食,不但会加重损害肝细胞,还会危及病人生命。所以生姜腐烂后还是趁早丢弃吧,注意,是让你一整块都丢掉。
夏天吃姜,不需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