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有人这样描述离开,“成年人的告别仪式很简单,你没有回我最后一条消息,我也很默契的没有再发,就这样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。”我们往往在很久很久以后,才会突然察觉,一段曾很重要的关系,就这样终结了。
在歌曲《这个人已经与我无关》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个留言:
一直觉得这世上告别仪式挺多,比如喝酒,旅行,或干脆痛哭一场,可是后来才知道,人生中大部分告别是悄无声息的,原来某天的相见,竟已是最后一面,此后即便不是隔山隔水,也没有再重逢。
对于成年人来讲,选择离开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,没有大张旗鼓的告别,没有留恋不舍的犹豫,只是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里,安静的消失不见。我们终于懂得,人生的告别,都是悄无声息的。
习惯失去,是成年人感情的常态。
相逢一场,好聚好散,保持体面,是每段友谊的代名词。
人生聚散,只是常态。
在这个世界上,除了变化本身,没有什么不变的。所以,感情会改变,朋友会散去,这都是人生常态,而我们也正是在一次次失去中逐渐长大。
看过这样一段话:
通讯录联系人可以分为三种:一种是可以相互分享,时常一起聊天的;一种是不远不近,维系表面关系的;最后一种是可有可无,不想过多搭理的。
的确,通讯录里的人形形色色,所以关系也有着亲疏之分。
对于重要的人,哪怕再忙,只要收到信息,通常都会抽出时间去回复,绝对不会不理不睬。
相反,当一个人可有可无时,就算看到也会懒得去回复。
成年人的感情,其实很明显。对一个人看不看重,聊天记录中就有答案。
《千与千寻》有一段话:
“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,路途上会有很多站,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。
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,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,然后挥手道别。”
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,步履匆匆地向前。
在《最佳损友》的评论区,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:
人生,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。
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,欢乐地前推后挤、相濡以沫;
一旦进入森林,草丛和荆棘挡路,情形就变了,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,寻找各人的方向。
我终于理解了这首歌的开头——有些人能成为一世的朋友,有些人或许只能陪你一秒钟。
生命中,有些人注定成为过客。
屏蔽,就是成年人的一场体面告别。
不必难过,也不必惋惜,我们从此走在各自的道路上,只需在心底道一声,一路珍重。
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注意力也是有限的,认识的人越多,消耗也越大。
如果一个人的存在,对你来说是一种消耗,那么趁早结束,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。
《银魂》中有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:
“等你们长大成人了就会明白,人生还有眼泪也冲刷不干净的巨大悲伤,还有难忘的痛苦让你们即使想哭也不能流泪。”
就这样,我们安静地消失在彼此的生活里,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,简单而又困难的方式
微博上看到一句话:别人删你的时候,系统从来不会告诉你,因为怕你伤心;你删别人的时候,系统却会提醒你确定删除吗?
因为怕你后悔。
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的方式,并不是争吵和崩溃,而是一种默不作声的疏离。
就像是内心早已千军万马,但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跟你谈论着今天的穿搭。
不喧嚣,不张扬,好像看透了一切的云淡风轻。
即使对方伤透了自己的心,也不会再急着找他理论,也不会再撕心裂肺地哭喊质问原因。
不过是不再与他交心,收回以前对他的关系和照顾,慢慢地慢慢地从心里疏远他。
直至某一天,你们恰如陌生人。
人生来来往往,有些人注定属于远方。
一段关系的结束,总有人会离我们而去,而他们的离开,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悲伤,而是为了告诉我们,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。
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,有的人走了,就不会再回来;有的人离去了,我们不必苦苦追寻;有的事情发生了,我们不必对此耿耿于怀,难过不已。
生命来来往往,熙熙攘攘,谁也不是谁的唯一,当他们要离开时,我们不必闷闷不乐。
毕竟,大多数人都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,只有我们自己才是人生旅途中永恒的陪伴。
如果我们足够勇敢说再见,不再执着于失去的关系,生活必定会奖励我们一个新的惊喜。
人生只有短短几十载,哪有那么的时间留给遗憾和黯然神伤,若不到生命的终点,愿我们一直微笑向前。
要知道,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,都有个人的冷暖自知,对于生活中陪伴过我们的人,我们都能说一句:
“很高兴你能来,不遗憾你离开。”
然后,潇洒转身,去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禁止留言联系方式
评论得积分,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奖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