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九岁半,我比十八岁更渴望爱情
姐妹们,今天在咖啡厅听见邻桌两个小姑娘讨论”老阿姨还配不配谈恋爱”,我差点把卡布奇诺的奶泡喷在手机屏幕上——毕竟按照这个标准,再过三个月就要跨入四字头的我,大概该去养老院门口排队了。
但你们知道吗?上周我还在健身房被95年的小鲜肉要微信,他夸我举铁时的肌肉线条特别好看。我笑着婉拒了,不是故作矜持,是真的突然意识到:现在的我比二十岁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样的爱情。年轻时觉得心动就是对方在宿舍楼下摆蜡烛的浪漫,现在反而会被深夜加班后的一碗阳春面打动;从前总在纠结他到底爱不爱我,现在更在意两个人能不能舒服地共享沉默。
这个年纪谈感情确实有点尴尬。朋友圈里晒娃的初中同学会说你”眼光太高”,刚入职场的实习生觉得你”应该早就看破红尘”。就连去相亲角都成了行为艺术——大妈们看见我的资料卡,眼神就像在看超市临期打折的进口牛排,一边惋惜”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剩到现在”,一边盘算着怎么搭配买一送一的土豆。
可正是这些年的独自成长,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。我开始享受周末早上的瑜伽课,学会用烤箱做出媲美米其林的舒芙蕾,在深夜读加缪时会心一笑。这些不是为谁准备的才艺展示,而是生命自然生长的痕迹。就像去年独自去冰岛追极光,站在漫天绿光下突然明白:爱情不该是救命稻草,而是锦上添花。
上个月同学聚会,离异带娃的闺蜜说起和新男友的相处。他们会在孩子补课时溜去便利店吃关东煮,会坦然地讨论各自的养老计划,也会为谁洗碗这种小事拌嘴。看着她眼角的鱼尾纹在笑闹中跳舞,我突然发现:中年人的爱情更像陈年普洱,初尝微苦,细品回甘。那些年轻时以为惊天动地的剧情,原来都比不上深夜急诊时有人替你记得带医保卡的踏实。
所以别信什么”四十不惑”的鬼话,我反而觉得这个年纪的清醒让爱情更纯粹。我们早就不需要靠爱情证明什么,却能更从容地享受心动的美好。就像上周整理衣柜时翻出的真丝吊带裙,虽然不再适合穿去夜店狂欢,但配上开司米披肩去看话剧,反倒有种时光淬炼的风情。
要是再听见有人说”这个年纪还期待爱情太可笑”,我会晃着手中的红酒告诉她:我用了四十年才把自己打磨成现在的样子,凭什么不能期待有个人懂得欣赏?毕竟最好的爱情,从来不怕来得晚,只怕来得将就。
禁止留言联系方式
评论得积分,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奖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