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先养肾,养肾就是养寿,这个说法对吗?

“养生先养肾,养肾就是养寿”这一说法源于中医理论,有一定道理,但需结合现代科学理性看待,不能绝对化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
一、中医视角:肾为“先天之本”

  1. 肾精与生命能量
    中医认为肾藏“先天之精”,主生长发育、生殖、水液代谢,与骨骼、听力、头发等密切相关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“肾气衰,发堕齿槁”,肾虚常与早衰相关。
  2. 肾与其他脏腑关联
    中医五行理论中,肾属水,与心(火)、肝(木)等相生相克。例如“心肾相交”理论认为肾阴上济心火,维持身体平衡,失衡可能引发失眠、焦虑等问题。

二、现代医学视角:肾脏功能与健康

  1. 生理功能的重要性
    肾脏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,维持电解质平衡(如血钾、血钠),调节血压(通过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),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。慢性肾病(CKD)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-5倍。
  2. 数据支持
    WHO数据显示,全球约10%人口患慢性肾病,终末期肾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%(需透析或移植)。控制高血压、糖尿病可降低肾病风险60%以上。

养生先养肾,养肾就是养寿,这个说法对吗?

三、科学养肾的实践建议

  1. 生活方式干预
  • 饮食:每日盐摄入<5g(中国居民平均10.5g),减少加工食品。肾功能正常者每日蛋白质0.8-1g/kg,优选鱼肉、豆类。
  • 运动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)可降低高血压风险19%(《柳叶刀》研究)。
  • 睡眠:深度睡眠时肾脏血流量减少30-50%,长期睡眠<6小时者蛋白尿风险增加47%(日本久山町研究)。
  1. 风险因素管理
  •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.4-7.0mmol/L,餐后<10mmol/L,可使肾病风险下降33%。
  • 血压控制在<130/80mmHg(2020ISH标准),可使终末期肾病风险降低44%。
  1. 中医调理参考
  • 六味地黄丸(熟地、山茱萸等)改善肾阴虚有效率约70%(需辨证使用)。
  • 冬季可适度食用黑芝麻(含钙量是牛奶的8倍)、核桃(ω-3脂肪酸),但每日坚果摄入建议30g以内。

四、需警惕的认知误区

  1. “以形补形”的局限
    动物肾脏胆固醇含量高(每100g猪肾含354mg),高尿酸血症患者食用可能诱发痛风。
  2. 过度治疗的危害
    2019年《JAMA》研究指出,约30%老年人存在过度补钙现象(>1200mg/天),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。

结论:养肾确实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,但长寿需多维度的健康维护。建议每年检查尿常规(检测蛋白尿)、血肌酐(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),结合血压、血糖管理,才是科学延寿之道。对于已有肾病风险者(如糖尿病10年以上),每3-6个月监测肾功能更为必要。

声明: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点击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情趣杂谈

再给你一次机会,你还会和那个,伤你最深的人在一起吗?

2025-3-4 17:46:00

情趣杂谈

你觉得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,是人品吗?

2025-3-5 9:22:03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
禁止留言联系方式

评论得积分,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奖品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