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,每个人都承担着较大的压力,emo也就成了当代人的常态。
白天嘲笑了“网抑云”文学,晚上会大半夜裹着被子感慨“我这一生如履薄冰”……
总而言之,每个人陷入emo的姿势都各不相同,大家谁也别嘲笑谁。
但是不得不说,有些人的姿势实在是太过独特——乳头,竟然也可以成为解锁emo时间的开关?
在医学上,这被称为“悲伤乳头综合征”(Sad nipple syndrome)。
1、什么是悲伤乳头综合征
一碰咪咪就悲伤
悲伤乳头综合征(Sad Nipple Symdrome),是指因触碰或抚摸乳头,而产生悲伤感、空虚感、不适感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的症状。
不论是在和伴侣进行亲密交流,还是自己搞手艺活,甚至可能是在生活中不小心碰到什么东西……不管是无意或有意,只要触碰到那里,都会突然“悲”从中来,感觉世界似乎都灰暗了。
这种负面情绪也不仅局限于悲伤。焦躁、恶心、愤怒、抑郁都有可能出现。
更严重者,在触碰到乳头时会冒出自杀的冲动。
有这种情况的人并不仅仅是女性,也不只是成年人。事实上,男女老少都可能有“悲伤乳头综合征”。
尚未形成定论
由于“悲伤乳头综合征”并不属于个例,所以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学者们的关注。但至今为止,“悲伤乳头综合征”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,仍处于群雄争霸的假说阶段。
有人从心理学出发,把它归结为一种性别相关的羞耻感,或者是一种恋母感受的回忆。
也有学者将这种现象与“焦虑性喷乳反射”联系在一起,即部分妈妈在哺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。
在怀孕和哺乳期间,泌乳素促进乳腺发育及乳汁分泌。而多巴胺,是泌乳素最主要的抑制因子。
当乳头被刺激时,为提高泌乳素水平,体内多巴胺被抑制,从而出现短暂的负面情绪反应。
由于研究相对较少,悲伤乳头综合征的发病率还不确定。但据研究表明,焦虑性喷乳反射的发病率可达 9.1%,“悲伤乳头”大概也不会很低。
2、为什么会有“悲伤咪咪”?
目前对悲伤乳头综合征的研究还是太少,医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说法。
但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,有以下四种假说:
性压抑
有些人是在“谈性色变”的环境下长大的,周围人会把“性”和羞耻、邪恶画上等号。
这可能会导致这些孩子长大后依然认为性是一件错误的事。触碰性器官后,就会出现厌恶心理。
婴幼儿时期过早断奶
孩子出生后和母亲最多的接触就是哺乳,乳房自然而然地也被认为是母亲的象征。
在婴幼儿时期过早断奶、饥饿时经常被母亲冷漠对待的孩子,长大后很可能被触碰到咪咪就突然难过。
催产素大量分泌的影响
乳头被触碰时会分泌催产素,而催产素可以促进共情反应。
共情反应产生后会带来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,一种是指向自我的个体忧伤,这是一种消极情绪,并伴随回避动机,帮助个体逃离消极情境保护自我。
另一种是指向他人的共情关注,也叫同情,是一种积极情绪。
母亲在哺乳时受到激素影响催产素分泌会升高,催产素水平越高的母亲越能和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,这也导致一些母亲在哺乳期间的情绪波动比较大。
性别认知模糊
有一些对性别认知比较模糊的人,他们在直面自己身体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茫然和困惑,这也有可能会引起触碰咪咪时的消极情绪。
3、咪咪悲伤这件事,很严重吗?
如果是轻度的悲伤,只是感到emo,并且几分钟后就能缓解的话,那就不算严重。
专注自己,认真生活,培养一些兴趣爱好,及时满足自己,会让情况好很多。
但如果产生了自杀的倾向,并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来的话,那就需要重视一下了。
这时需要寻找专业的帮助,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,及时进行干预,防止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抑郁症。
当然,既然碰到那里就会悲伤,也别为了脱敏而报复性反复触碰!
总而言之,悲伤咪咪是个比较常见的现象,不要因此太过焦虑,平常心面对即可。
禁止留言联系方式
评论得积分,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奖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