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房的时候每次看到老公的脸就不像要了,有错么?

最近收到一封读者私信:”每次亲密时看到他的脸就会突然下头,是我的问题吗?”这让我想起三年前自己婚姻中的至暗时刻——当丈夫的睫毛在月光下投出阴影的瞬间,我竟本能地偏开了头。

这个难以启齿的困惑,或许正困扰着许多看似平静的婚姻。

一、身体比语言更诚实
心理学家Esther Perel在《亲密陷阱》中指出:”性欲是探照灯,照亮关系中被日常掩盖的裂缝。”那个瞬间的抗拒,可能正在提醒我们:

  1. 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(渴望深度沟通却停留在日常琐事)
  2. 角色固化带来的倦怠(从爱人变成育儿合伙人/房贷分摊者)
  3. 未被察觉的心理创伤(过往经历触发的防御机制)

二、停止自我审判的恶性循环(配图:缠绕的红绳与剪刀)
当我们开始质疑”这样正常吗”,往往陷入双重困境:
晨间剧式自我否定:”我是不是性冷淡?”
道德化自我攻击:”我怎么这么不知足?”
这种内耗会让身体记忆不断强化抗拒反应,形成条件反射般的排斥。

同房的时候每次看到老公的脸就不像要了,有错么?

三、重建亲密关系的三步实验
与其在深夜辗转反侧,不如尝试这些温和的破冰行动:

  1. 眼神分离练习
    · 烛光晚餐时摘下眼镜
    · 并肩看老电影时握住彼此的手
    · 重走初遇街道时保持半步距离
    让其他感官先于视觉重新建立连接
  2. 角色碎片收集
    准备两个玻璃罐,每天投入:
    · “今天让我心动的瞬间”(他修理漏水龙头的背影)
    · “今天让我陌生的细节”(他新长的耳后白发)
    三个月后交换阅读,你们会发现熟悉的陌生人
  3. 欲望翻译游戏
    把”不想”翻译成:
    “我需要更多前戏般的日常温存”
    “我渴望被注视时不带育儿KPI考核”
    “我想念约会时那个会脸红的少年”

四、当自救失效时的光明正大
如果上述尝试依然无法缓解,请记住:
寻求婚恋咨询不是婚姻失败的标志,恰是对关系最大的诚意。北京回龙观医院杜玉华医生的诊室里,每月都有数十对夫妻坦然讨论着相似的困扰。
那个让我突然下头的夜晚,最终成为婚姻的转折点。当我们鼓起勇气说出”最近我好像不认识你了”,丈夫沉默片刻后回应:”那我们重新约会吧”。现在,他耳后的白发成了我最爱轻吻的地方。

亲密关系从来不是永恒燃烧的火炬,而是需要不断重新点燃的烛火。你此刻的困惑,或许正是命运送来的一根新火柴。

声明: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点击联系我们,核实后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情趣杂谈

真的有不抽烟,不喝酒,不赌博,会做饭的男人吗?

2025-3-12 16:20:01

情趣杂谈

正常恋爱关系中,女人把性当做自己的筹码,正常吗?

2025-3-12 17:59:28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
禁止留言联系方式

评论得积分,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奖品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